空气过滤器(Air Filter)是指空气过滤装置,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厂房,洁净手术室、实验室及洁净室,或者用于电子机械通信设备等的防尘。有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中效过滤器及亚高效及高效过滤器共五种型号。各种型号有不同的标准和使用效能。在气动技术中,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和油雾器称为气动三大件。为得到多种功能往往将这三种气源处理元件按顺序组装在一起,称为气动三联件。用于气源净化过滤、减压和提供润滑。
三大件的安装顺序按进气方向依次为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三大件是多数气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气源装置,安装在用气设备近处,是压缩空气质量的最后保证,其设计和安装,除确保三大件自身质量外,还要考虑节省空间、操作安装方便、可任意组合等因素。
2作用
从气源出来的压缩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水汽和油滴,同时还有固体杂质,如铁锈、沙粒、管道密封剂等,这些会损坏活塞密封环,堵塞元器件上的小排气孔,缩短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或使之失效。空气过滤器的作用就是将压缩空气中的液态水、液态油滴分离出来,并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固体杂质,但不能除去气态的水和油。
3应用领域
空气过滤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轻工、纺织、汽车制造、电子、食品、医药、生化、国防、科研等需要压缩空气净化的其它行业和部门。
4原理
空气过滤器原理图
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如左图所示 从进口流入的压缩空气,被引进导流板(2),导流板上有均匀分布的类似风扇扇叶的斜齿,迫使高速流动的压缩空气沿齿的切线方向产生强烈的旋转,混杂在空气中的液态水油和较大的杂质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分离出来,甩到水杯(7)的内壁上,流到水杯的底部。除去液态水油和较大杂质的压缩空气,再通过滤芯(3)的进一步过滤,清除微小的固态颗粒,然后从出口输出清洁的压缩空气。伞形挡水板⑸将水杯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下部保持压力静区,可以防止高速旋转的气流吸起杯底的水油。聚集在杯底的水油从排水阀(8)放掉。空气过滤器必须竖直水杯向下安装。
空气颗粒物净化方法
空气中颗粒物去除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吸附、静电除尘、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及静电驻极过滤等。
机械过滤一般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捕获微粒: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机理,其对细小颗粒物收集效果好但风阻大,为了获得高的净化效率,滤芯需要致密并定期更换。
吸附是利用材料的大表面积及多孔结构捕获颗粒污染物,很容易堵塞,用于气体污染物去除效果更显著;
静电除尘是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其风阻虽小但对较大颗粒和纤维捕集效果差,会引起放电,且清洗麻烦费时,易产生臭氧,形成二次污染。
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去除室内颗粒污染物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聚结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但颗粒物实际上并未移除,只是附着于附近的表面上,易导致再次扬尘。
静电驻极过滤以3M()“高效静电空气过滤网”为代表,采用突破性携带永久静电滤材,有效阻隔空气中大于0.1微米的颗粒污染物,如粉尘、毛屑、花粉、细菌等,同时超低阻抗确保空调稳定运行及制冷效果。此外,深度容尘设计确保使用寿命更长。在家庭及车载空调(如上汽、大众、通用等知名品牌畅销车型)以及一些商用建筑领域(如鸟巢、北京饭店、首都机场三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标准过滤介质能非常有效地去除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当颗粒物的粒径除至5微米,2微米甚至亚微米的范围时,高效的机械式过滤系统就会变得比较昂贵,且风阻会显著增加。通过静电驻极空气过滤材料过滤,能以较低的能源消耗达到很高的捕获效率,同时兼具静电除尘低风阻的优点,但无需外接上万伏的电压,故不会产生臭氧,且由于其组成为聚丙烯材质,很方便抛弃处理。
拦截
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随气流作惯性运动或无规则布朗运动或受某种场力的作用而移动,当微粒运动撞到其它物体,物体间存在的范德华力(是分子与分子、分子团与分子团之间的力)使微粒粘到纤维表面。进入过滤介质的尘埃有较多撞击介质的机会,撞上介质就会被粘住。较小的粉尘相互碰撞会相互粘结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空气中粉尘的颗粒浓度相对稳定。室内及墙壁的退色就因为这原因。
把纤维过滤器像筛子一样看待是错误的。
惯性和扩散
颗粒粉尘在气流中作惯性运动,当遇到排列杂乱的纤维时,气流改变方向,粒因惯性偏离方向,撞到纤维上而被粘结。粒子越大越容易撞击,效果越好。
小颗粒粉尘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颗粒越小,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撞击障碍物的机会越多,过滤效果也会越好。空气中小于0.1微米的颗粒主要作布朗运动,粒子小,过滤效果好。大于0.3微米的粒子主要作惯性运动,粒子越大效率越高。扩散和惯性都不明显得粒子最难过滤掉。测量高效过滤器性能时,人们经常规定测量最难测量的粉尘效率值。
静电作用
由于某种原因,纤维和微粒可能带上电荷,产生静电效应。带静电的过滤材料过滤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原因:静电使粉尘改变运动轨迹并撞上障碍物,静电使粉尘在介质上粘的更牢。
能长期带静电的材料也称作"驻极体"材料。材料带静电后阻力不变,过滤效果会明显改善。静电在过滤效果中不起决定作用,只起辅助作用。
化学过滤
化学过滤器主要有选择性的吸附有害气体分子。
活性碳材料中有大量看不见的微孔,有较大的吸附面积。米粒大小的活性碳中,微孔内面积有十几平方米大。
游离分子接触活性碳后,在微孔中凝聚成液体因毛细管原理呆在微孔中,有的与材料和而为一体。没有明显化学反应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有的对活性碳进行处理,被吸附的颗粒与材料进行反应,生成固体物质或无害气体,称为化学吸附。
活性碳在使用过程中材料的吸附能力不断减弱,当减弱到某一程度,过滤器将报废。如果仅为物理吸附,用加热或水蒸汽熏可使有害气体脱离活性碳,使活性碳再生。
重力效应
微粒通过纤维层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脱离气流流线的位移而沉降在纤维表面上,这种作用只有在微粒较大(>0.5um)时存在,这是微粒重力作用太小,当它还没有沉降到纤维上时已随气流通过纤维层。因而,对粒径小于0.5um的微粒的过滤,重力沉降完全可以忽略。
常规参数
材质:304、316L
进出口连接方式:快装接头连接、法兰连接、螺纹连接
过滤精度(um):0.2-100
过滤容量(t/h):0.2-50
滤芯长度(m/m):250-1000
工作压力(Mpa):0.1-1.0
温度范围(℃):1-100
滤芯材质为:聚丙烯滤芯
滤芯长度:10 、 20 、 30 、 40
滤筒芯数:1芯、3芯、5芯、7芯、9芯、11芯、13芯、15芯、21芯、32芯
13超期危害
机组排气量不足,影响生产;
滤芯阻力过大,机组能量增加;
机组实际压缩比增大,主机负荷增大,寿命减短;
滤芯破损导致异物进入主机,发生主机抱死甚至报废的情况。
14清洗方法
1 清洁部位
机组的表面、内部、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更换高效过滤器。
具体可以参考前文有介绍过的初中高效过滤器的清洗规程
2 清洁用具
抹布、槽子、洗洁精、不锈钢架。
3 清洁条件
初、中效过滤器终阻力大于初阻力2倍。
4 清洁内容
4.1 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方法
4.1.1 对于过滤器表面不是很脏时,将过滤器拿到室外用洁净压缩空气双面吹洗,吹洗至用眼在光线下不见尘粒止。
4.1.2 对于过滤器表面很脏时,需要进行水洗。在一般区的制水室(空调间)内用槽子放入约100斤的引用水,将1斤瓶装的洗洁精稀释后,将过滤器放入槽内要全部淹没在水里。进行漂洗若干次,至无污,最后用清水冲洗直至水清为止,取出放在不锈钢隔栅地拖上空干水,然后平铺在架子上阴干,凉晒时要双面勤翻以便加快干燥速度。
4.2 机组的表面清洁
4.2.1 每天用抹布对空调箱体外表面及附属管线、仪表进行全面的清洁,使得设备清洁明亮。
4.2.2 对设备上的油污、胶类要用抹布醮洗洁精擦去后,再用饮用水擦拭干净,不留痕迹。
4.3 空调系统内部清洁
4.3.1 每次更换初效、中效过滤器后,应把空调机组内部壁板、风机、加热器、冷却器、散流板、进行彻底的清洁,擦净灰尘、污垢、油渍,不得留有死角,然后再安装初效和中效过滤器。
4.3.2 每半月应对系统内部清洁一次,先用湿抹布对内部进行擦拭,再用干抹布进行全面的清洁。
4.4 高效过滤器的更换
4.4.1 更换高效过滤器时,应把安装过滤器的四框和周边用湿的洁净抹布擦拭干净,并且要反复三次,擦拭后应立即安装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应在现场拆箱,并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安装,以防止灰尘落进高效过滤器。
4.4.2 更换条件
4.4.2.1 检测洁净室的悬浮粒子数明显超标.。
4.4.2.2 高效过滤器终风量降至初风量的70%以下时。
4.4.3 高效过滤器更换后,尘埃粒子计数器对高效过滤器和安装连接处进行检漏。在扫描巡检的同时,紧固螺栓或用环氧树脂硅胶堵漏。
4.4.4 高效过滤器的检测、更换应及时记录。
4.4.5 高效过滤器更换后,应进行检漏试验并进行验证。
5 注意事项
5.1 滤布清洁后,如果滤器的初阻力值低于本滤器第一次安装使用时初阻力值,不得使用,应及时更换;过滤器经2次清洗后即使压差值大于初始值也要进行更换。
5.2 取高效过滤器时,应倒着提箱,使高效过滤器平稳地落地。
5.3 过滤器清洗后应检查有无破损,如有应及时更换,清洗时不可揉搓,也不可机洗或甩干。
5.4 清洗过程中初、中效过滤器禁止混淆,应有编号以便区分。
5.5 每个空气净化系统应有备用一套过滤器,以便清洗时及时更换。
2015年2月27日斯坦福大学的材料科学家华裔副教授崔屹近日成功研发了具备高效的半透明空气过滤器,能收集99%以上的微型PM2.5颗粒。这种低成本的空气过滤器,在净化空气过程中无需电源来驱动,可被应用于制造具备更卓越保护性能的口罩、纱窗、医院的过滤系统,甚至能够用于减少来自汽车和工业制造中排放的烟尘污染。在包括北京等其他雾霾影响严重的城市具备极高的推广价值,为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提供处理雾霾的新方式[1] 。